葉企孫:13歲上清華,23歲享譽學界,晚年卻淪為乞丐,向學生要飯

樂享網 2024-04-24

上世紀六十年代,新中國有23位兩彈元勛,其中,有九個是他教出來的學生。

「飛彈之父」錢學森、「力學之父」錢偉長、「原子彈之父」錢三強、「衛星之父」趙九章、「氫彈之父」彭桓武、「光學之父」王大珩......甚至包括當代第一流的理論物理學家、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都是他的得意門生。

他一生為國家培養出的科學院士整整有79名,可以說,中國科學事業的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來的。此人即是大師中的大師,中國科學宗師——葉企孫。

這個名字,或許當代有許多人不曾聽過。可在上個世紀,他可是國人們的驕傲,是眾多科學家們心中的偉人代表。

可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人,在后半生歷經了滄桑,從一個馳名中外的優秀學者變成了不見經傳的街頭乞丐。

圖 | 1932年清華大學校務會議 左起:葉企孫,陳岱孫,馮友蘭,梅貽琦,楊公兆

一心向學

1898年,葉企孫出生在上海一個書香門第兼官宦世家。葉家家大業大,祖輩官運亨通,小輩卻是只謹庠序之教。

葉企孫的祖父談人公是清朝的五品官吏,而父親葉景壇則是上海有名的教育家,曾受清政府派遣赴日考察教育,歸國后便創辦了新式學校,著力發展現代教育,還擔任了多所學校教師、校長之職。

許是受父親影響,葉企孫在讀書這方面可以說是學而不厭。五歲起便跟著葉景壇一起學知識了。

1905年,葉企孫的母親顧氏因病逝世,葉景壇悲痛欲絕,因傷心過度而身染重病。富貴在天,生死難測,葉景壇為了以防萬一,直接臥在病榻上把遺囑給立好了。

說是遺囑,但其實內容更像是教導子孫做人的「修身指南」。他要求后世子孫們「 慎擇友、靜學廣才、行已儉、待人恕、勿吸鴉片、勿奸淫、勿賭博、勿嗜酒、勿貪財」。

雖說葉景壇是在1936年去世的,這份遺囑整整立早了31年,但自他定下這份遺囑起,葉企孫便已將它視為一生最寶貴的遺產了。

可以說,這份遺囑就是葉企孫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針。

圖 | 民國元年2月5日,不滿13歲的葉企孫投考清華學堂,在豫園留影

1907年,葉企孫進入父親創辦的上海縣立敬業學校讀書。四年后,剛滿13歲的他便在父親的鼓勵下,投考清華學堂,并成為該學堂的第一批學生。

然而,入學不過幾個月,辛亥革命爆發,葉企孫不得不返回上海避難。課被停了,葉企孫多多少少也會覺得可惜,可他也沒有在家虛度光陰,反而是在次年進入上海兵工中學讀書了。

如此可見,葉企孫是一日不學不成。

1913年,15歲的葉企孫仍然心念清華,決意再報考一次。可這次卻不似上次那麼順利了,在體檢時,他被檢查出心律不齊,因而不能報考。

可葉企孫怎會就此妥協?向來膽大心細的他,在被通知不能報考后便立刻抓住體檢漏洞,打算換名重報。

由于那時的體檢表一般都是不貼照片的,葉企孫發現后便將自己的名鴻眷換成自己的號企孫,即將原來他的名字葉鴻眷換成葉企孫,再讓同學幫忙代驗身體,以此來獲取參加考試的機會。體檢一旦過了,葉企孫就沒啥好擔心的了,筆試妥妥的一次過。

內容未完結,請點擊“第2頁”繼續瀏覽。

您可能会喜欢